引发茶圈广泛热议,不少业内人事抨击他在自制的“文明之旅”节目的《茶叶如何成为大宋“印钞机”》这一期中错漏百出,误导茶客……
罗振宇何许人也?中国资深媒体人,曾担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栏目制片人、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在爆火的脱口秀节目《奇葩说》中也曾担任导师。
不仅如此,罗振宇还是知识服务平台“得到App”创始人,是知识付费APP领军者之一!还有著名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也是他开办的,收视率颇高。
今年罗振宇推出了他策划已久的跨越历史长河的《文明之旅》直播节目,该节目从公元1000年起华体会hth注册,每周直播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一直讲到1912年结束。
作为知识渊博的公众人物,罗振宇老师的社会公信力很大,这档立足中国历史的知识类节目,3月份首次开讲至今已获4039万播放量。
但近期罗老师在讲述宋朝茶经济时,却出现了不少常识性、知识性疏漏,今天小懂就斗胆来更正一番罗老师的错误理论,仅作科普供大家了解一二~
在《茶叶如何成为大宋“印钞机”》这一期文明之旅中,罗振宇老师犯的第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一言以概之“茶叶就是一种灌木叶子……”
听到这个说法,云南的茶友必定要坐不住了!都知道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有台地茶、古树茶之分,二者皆属于乔木型茶树。
别看普洱台地茶与江南大部分茶区的灌木型茶树一样,呈现集中、连片,产量较高的特点,但并不等同于是灌木,而是经过人工种植、修剪的乔木型茶树。
这是因为云南大叶种属于植株乔木型茶树,即便人工干预的再多,打造成常见的“灌木形态”,依旧是乔木基因!若经过放荒处理,还是会长成高大的乔木。
可以见得,灌木仅是茶树品种之一,并不是所有的茶树都是灌木型!而依据植物学分类,茶树品种既有灌木型茶树,也有乔木型、小乔木型茶树。
茶兴于唐,至宋朝时达到空前鼎盛的发展,而这离不开北宋茶法的演变!在这期视频中,罗振宇老师还花了大量时间讲述了宋朝茶法制度的改革。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号称“北宋六贼”之首的大奸臣蔡京了!抛开人神共愤的恶行,蔡京其实还是个茶叶经济专家。
蔡京为宰相辅国期间,曾对宋朝茶法作出多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崇宁元年针对通商法为宋朝带来的巨大茶叶税收亏空,他主张恢复“禁榷法”整顿宋朝茶业。
所谓通商法,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园户之种茶者,官收租钱;商贾之贩茶者,官收征算,而尽罢禁榷。”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征收茶租、茶税,茶户、商人自由买卖茶叶。
禁榷法,就是宋朝早期对茶叶实行“宫购商销”,禁止茶户、商人直接贸易茶叶的制度。蔡京整顿茶法的第一步废通商法、恢复禁榷制,也让朝廷重获对茶业的控制权。
随后蔡京又推出了“茶引”制度,而政和二年蔡京进一步完善茶法,创立了系统严密的合同场法,时称“政和茶法”,这对大宋之经济影响重大。
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所言:“政和茶法行后,岁收息钱至四百余万缗”,可见,茶引制度、政和茶法的推行,使茶业繁荣发展,大大充实了宋朝的国库。
那么,何为茶引?诚如罗振宇老师所言,这就相当于一张茶叶贩卖许可证。凡商人都要先向官府购买茶引、及官造的盛茶笼篰,才能获得向茶户买茶、贩卖茶叶的资格。
这样看来,宋朝的“茶引”和现代社会的“营业执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允许商人经营项目的一张凭证。
只不过茶引不仅是赋予了贩茶的资格,也严苛限定了具体的数量和销售路线,因此宋朝茶引又有长引、短引之分。
而罗振宇老师用金融学思维讲述茶引,并将其类比为西方的债券,商人用钱购买茶引,在他看来是一种跨期的价值交换。
而长引、短引也被罗老师解释为是规定了不同期限的茶引,商户根据需求购买短引,只能销售短期内今年的茶叶,若购买长引,则可销售明年、后年的茶叶。
这个观点其实大错特错!宋朝茶引中的“长引”、“短引”并非代表时间长短,而是距离单位,表明的是官府规定的销售茶叶距离的长与短。
也就是说,宋朝推出的茶引还是定点销售茶叶的凭证!长引就是官府指定茶商在长距离的某一地区进行销售茶叶华体会hth最新,短引则限制在榷场附近的县城贩卖。
在长引、短引的解释中,罗振宇老师犯了较大的知识性错误。此外,罗老师在讲解时还有宋朝出现茶税、普遍喝茶等问题,或许是口误造成的。
实际上,茶税形成于唐朝,并已初显茶叶通商的模式。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言的“商人重利轻别离,昨日浮梁买茶去”,体现的不就是唐朝时商人可自行买卖茶叶,只是当时的茶法尚未完善。
而在古代时期,茶叶只有南方有,并不存在普遍喝茶的情形!因此才要将茶叶长途跋涉的运销不少非茶产地,诞生了茶马古道、万里茶道、茶船古道等。
正因运输时间长、运输环境多,才难以集中管理,历朝历代不少名人对茶法改革。而蔡京高度完善的“政和茶法”一举多得,细细品读才懂其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