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特色产业,茶业经济铸就中国古华体会hth、现代文明,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既承载厚重的历史底蕴,又蕴含着光明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消费总量居世界首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食品安全是大势所趋。今后茶叶生产也必然更加重视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产加工。发展有机茶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打破国际上日趋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未来茶叶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潜力巨大。在茶叶行业发展新兴热点为新茶饮与袋泡茶。新茶饮的产品中,大量使用新鲜的牛奶、水果、芝士、坚果、木薯等食材,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新茶饮品牌注重用新的视角呈现品牌价值,重视顾客体验,特别是顾客对品牌的认同感。袋泡茶在市场上表现强劲。以英国为例,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而在我国,袋泡茶也因其便捷性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新茶饮与袋泡茶的迅速崛起也为茶叶的的种植和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16—2023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呈稳定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茶园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722.77千公顷增长至2023年的3433.17千公顷,年复合增长率为3.37%。
2019年-2023年中国茶园播种面积最高的的前三个省,分别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2023年上述三省种植面积分别为513.5千公顷、466.7千公顷、398.7千公顷。
2016年以来,中国茶叶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产量从2016年的231.33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54.11万吨,2016-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27%。
2019年-2023年中国茶叶产量最高的前三个省,分别为福建省、云南省、湖北省。2023年云南省茶叶产业链产值达到了1504.2亿元。
茶叶不但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中国茶叶主要以出口到国外的数量为主,而进口国外茶叶的数量较少。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数量有所下降,2020年茶叶出口数量为34.88万吨,同比2019年下降了4.91%。2021-2023年出口略有上升,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达到了36.75万吨。
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金额为17.39亿美元,同比2022年下降了14%。2023年中国茶叶进口金额为1.47亿美元,同比2022年增长了1.38%。
近几年来,中国茶叶产量结构比较稳定。2023年中国茶叶产量前三的分别为绿茶:57.91%、红茶:14.71%、黑茶:13.71%,其中绿茶产量占比最大,相对黄茶占比最小,仅占中国茶叶产量的0.7%,黄茶与其他茶类相比产量、产值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茶叶内销价格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8年达到中国茶叶销售价格最高点,139.30元/每公斤。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茶叶内销价格为131.21元/公斤,同比2019年下降了2.95%。2021-2023年茶叶销售均价呈现上升态势,到2023年产业销售均价139.2元/千克。2013年-2023年中国茶叶销售价格年复合增长率为:3.01%。
2023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额增长至3346.7亿元,同比2022年下降了1.43%,2013年-2023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9.22%。
近年来国内茶叶电商渗透率呈现增长态势,从2017年的7.3%增长到了2023年的12.2%。如下图所示:
中国茶叶产业的风险一时无法彻底解决,加之传统茶叶市场渐趋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外市场设置的茶叶出口检测标准越来越严,茶叶外销形势日趋严峻。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机茶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取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谁先做到了有机,谁就掌握了茶产业的未来。
目前大多数茶叶主产地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优势产区,应继续发挥自身规模优势,优化有机茶产业区域布局,产业规模适度化。
当前我国的茶产业模式基本上是小农户承包经营模式和“公司+农户”的模式。小农户承包经营模式承受风险能力太差:“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组织结构,抗风险能力也稍有加强了,但是公司和农户之间存在着一个利益的矛盾很难长久的。此外,茶产业各大品牌占地盘、各自为王的经营模式也制约了行业发展。长久来看应支持企业通过租赁联结、劳务联结、收购茶青、利润分红等方式,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各企业间应抱团携手合作,形成统一利益集团,共同挖掘国内、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促成产业内的统一标准的形成,加速中国有机茶产业集约化。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拉长茶叶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引进开发茶提取物、茶食品加工等项目,提高茶品的附加值。比如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和药用功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饮料、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多层次需求。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扶持和培育领军企业。规范提升SC认证企业的品牌管理,提升省市龙头企业比重,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争取社会资金,引导龙头企业与小企业进行联合经营推动有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和亚洲平均水平,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互联网业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也给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茶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它的缺陷,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茶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思维”,抓住潜在机遇,注入新鲜血液,让互联网与传统茶产业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开展茶产业的营销、管控和服务,开启“互联网+茶”的产业新发展模式,对茶产业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同线同标同质”——即出口企业内外销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生产,按照同样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
一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的行业标准高于国内。受疫情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大幅下降,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仍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主销市场。“同线同标同质”的茶产业建设将会使供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国的质量水准,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拥护。
深入挖掘中国茶叶行业优势及历史文化,开展尚茶活动,形成特有的尚茶礼仪,树立全民尚茶之风。如提炼和编排中国特色茶歌、茶舞、茶艺、茶诗等;组织开展茶文化节、国际茶日、制茶比赛、茶摄影等活动;积极承办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年会等茶届盛事。
有机茶,就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官网就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财政扶持茶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建议做出《十三届全国四次会议第2077号建议的答复》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茶叶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茶叶绿色病虫害防治、生态茶园建设、茶树良种选育栽培、加工技术、检测方法、产品追溯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茶叶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持续优化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积极推动实施包括有机茶在内的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2021年9月,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推广绿色生产加工技术,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引导绿色消费。
近年来,我国有机茶叶产量稳中有升,云南、江西和贵州省的有机茶叶生产面积位居全国前三。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机茶生产面积约11.1万公顷(166万亩左右),生产产量为23万吨,分别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3.5%、总产量的8.2%,总体上看,有机茶面积和产量都呈增长趋势。2023年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企业共295户,证书384张(其中有机认证证书269张,转换认证证书115张。
2023年全国共有1.8万家企业获得了2.9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023年我国有机产品销售额高达870多亿元,位列全球第四。总体而言,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各类认证证书375.9万余张,涉及102.4万余家企业和组织。
我国茶饮料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碳酸饮料的第三大饮品。国人传统饮茶注重的是个“品”字,在沏茶、敬茶方面都大有讲究。但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加快,如此慢节奏的饮茶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用当下的年轻消费群体,新式茶饮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缺口。新式茶饮是指采用优质茶叶为基底,辅以不同萃取方式的浓缩液,同时又根据消费者偏好可以适显添加新鲜牛奶、进口奶油、奶盖、各类水果坚果及不同小料调制而成的现制饮品。新茶饮与传统茶饮在产品、口味、工艺、展现形式及社交属性上均有差异。
2023年新茶饮规模约1500亿元,未来随着疫情的消退,新茶饮的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扩大,新茶饮消费逐渐向品质转型。
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CHALI茶里、茶小空、fnf超速溶茶等新锐品牌涌现,在中国的茶复兴之路上前赴后继,中国新茶饮品牌已经成为现制茶饮行业标杆式的存在华体会hth最新。他们的产品及品牌都有以下“三新”的特点:一是新鲜食材。新茶饮的产品中,会使用新鲜的牛奶、水果、芝士、坚果、木薯等丰富食材。二是乐于拥抱新技术。加工制售过程中,重视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人机的高效合作。三是用新的视角呈现品牌价值。重视顾客体验,特别重视顾客对品牌的认同感。
截至2023年,新茶饮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以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古茗,茶颜悦色,茶百道,霸王茶姬,CoCo都可,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等。新茶饮的品牌梯队正在趋于稳定,新茶饮行业从增量竞争走进存量竞争。到目前为止,新茶饮的市场规模还未至饱和状态,仍处于“发展空间大、产品较为标准、细分品类有机会诞生覆盖全国的品牌”阶段,消费升级仍然正当时,新茶饮的未来,留给各大品牌的规模化空间还有很大。当前,各大老品牌还在持续发力,围绕产品、渠道、品牌共振,向数字化、品牌化、潮流化方向在快速演进,对新晋品牌的考验也将不断升级。
目前主流新茶饮品牌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跑马圈地,提升品牌势能。二三线城市反而缺少能够提供高端品质和服务的消费品牌,这为茶颜悦色、卡旺卡等深耕区域市场的新茶饮品牌带来了机会。阿里本地生活线年新茶饮门店数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在全国茶饮门店数统计中,二线、三线城市的茶饮门店数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 23.7%、22.2%,超越了一线、新一线的占比,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总占比超过了 70%。下沉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下沉市场将是新的增长点,部分新式茶饮品牌主攻下沉市场,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益禾堂等门店已快速布局,门店超5000家。
抢滩二三线城市,增加高品质消费品牌,这将成为极好的创业机会,品牌必须要有随机应变的本领,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同时还要做好品牌定位、内容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才能最大提升品牌在新市场的成功率。
袋泡茶是指将磨碎的茶叶装入一个滤纸或不织布做的小袋中,并连上一根带有标签的线,冲泡后可以方便的将残袋从茶汤中取出并丢弃。袋泡茶又称“茶包”,是指以红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材料,通过加工形成一定规格,用可过滤材料分装后即冲即饮的一种茶叶产品。具有携带方便、泡茶步骤简捷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深受年轻人喜爱。目前袋茶最常见的材质有五种:棉质与纸、PET、PLA、不织布、尼龙。
立顿等袋泡茶老品牌进入市场较早且产品具备价格优势,仍处于行业较领先位置。沪上阿姨、茶颜悦色、蜜雪冰城、乐乐茶等新茶饮品牌则通过现制茶饮产品培养起消费者兴趣,再结合门店端的数据反馈将最受欢迎的茶底以及口味研发成相对应的袋泡茶产品,形成客户黏性,在袋泡茶市场中发展空间较大。
观知海内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深度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是茶叶行业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茶叶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全球及中国茶叶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了茶叶市场竞争格局及茶叶重点企业经营状况、产业链发展现状等,并对茶叶行业未来投资前景做了预期及判断。